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革命家闪亮登场-《重生一九零二》


    第(3/3)页

    宋教仁正色说道:“政治家须要以正直诚实为准则,克强兄视我如政客骗子吗?贵会也要搞武装暴动,不甘人后,这是可以想见的事情。但贵会能筹资多少,能买多少武器弹药,能组织多少敢战勇士,起事之后的弹药饷银又如何补充?我是好心提醒,克强兄却如此恶意揣测,实不象当初故人。”

    “钝初这话说得不实。”黄兴微微一笑,说道:“万宁起义何尝有军事人才,不照样屡战屡胜。所依靠者亦不过是江湖会党,却对外言会党不可依靠,是欲盖弥彰吧?”

    黄兴愣了一下,赶紧拱手陪笑道:“失言了,是愚兄不对。可这是外面普遍猜测,贵会也未作解释,我便信以为真。”

    “革命有分工,工作有多种。就如同在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中,上阵冲杀的是战士,运送粮弹的是战士,打造武器的是战士,种地供粮的是战士,筹款助饷的是战士,救死扶伤的也是战士……”

    反观黄兴,虽然谈不上落魄,也是同盟会的二号人物。但与宋教仁在一起,却有些自惭形秽的感觉,委实是支撑其腰杆的力量和业绩乏善可陈。

    “本会与保皇会的大论战正如火如荼,钝初这一番言论。很是不妥。革命与保皇,与立宪,本是水火不容,何谈求同存异,互动发展?”

    中国近代宪政思想大抵与国家富强联系在一起,即“富强为体,宪政为用”,宪政成为了近代中国仁人志士力避“灭国亡种”危险的“法宝”,从此与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诉求相结合,并在清朝统治的最后十年形成了强大的立宪思潮和立宪运动。

    ……………

    鼓掌,欢呼,用尽全力地从胸膛迸发,没有丝毫的保留;这个时代,虽然黑暗,却从来不缺乏热血青年,而宋复华将他们的热血再次升温。

    第二件实事则是再发行一张报纸,名为《新青年》。交由留日学生会主持,全部刊登留学生的文章,使他们有表露思想、展示追求的平台。

    况且,大革命家宋复华还提出了几个很经典独创的论断,象名言一样,短小易记,就象商标,更容易让人记住他,记住复兴会,记住他的革命理论。

    留日学生大多抱着救亡图存的使命感贪婪吮吸革命的新知,追求强国之路。所以,在他们看来,这已经不是演讲,而是一首动人心魄的交响乐。

    黄兴无奈地叹了口气,坐在椅中,伸手示意宋教仁也请坐。两人算是挚友也不为过,可一涉到各自团体,意气之争便在所难免。

    中华共和国四万万同胞的自由万岁……

    宋教仁、黄兴,同是当初华兴会的倡导者,同样立志于推翻满清。同样是革命者。但此番再度相见,却各有不同的心境。

    人生若只如初见……嗯,虽然是两个大男人的故人重逢,但其中的意味却与这首诗很是契合。(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