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革命家闪亮登场-《重生一九零二》


    第(2/3)页

    显然,大革命家是如此货真价实,嘴上来得。这钱上也来得。而更使大革命家放射光芒的则是复兴会实打实的成绩,就说当时主流所认为的革命两途吧,刺杀和暴动,人家可都干得有声有色,风生水起,让你不服不行。

    宋教仁已经被包装打造成大革命家,是复兴会的革命领袖,背后有坚强的组织,有充裕的资金支持,革命业绩卓著,使他意气风发,充满自信。

    时而高昂时而深沉的语调,果断而自信的手势,清晰如汩汩泉水一样的思路,痛斥满清**腐朽的怒火般的愤怒,那重如山岳般的民族正气,那看透世界风云的高瞻远瞩——成为和谐地交混在一起的音响声彩,形成一支雄浑壮伟的旋律,如长江之水一泻千里,无可阻挡。

    “对革命,身体力行非常重要,但谅力而行也不可忽视。身健体壮者,可习军事技能,扛枪打仗而为革命军一员;体弱者,自然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之革命工作。文笔出众者,可鼓与呼,启迪民智,为革命造势宣传;擅长经济运营者,可开办工厂企业,或为革命筹集资金……”

    宋教仁想了想,说道:“那北辰先生也与克强兄同样想法?看贵会与梁启超论战,文风粗野霸道,固执己见,意气用事,几乎完全容不得任何反对意见。由此观之,复兴会若被并入同盟会,岂不是要全部抛弃原有理念?志同而道不合,与其日后争论不休、内讧不断,倒不如各自发展,以成绩论优劣。”

    革命军万岁……

    宋教仁轻轻摇了摇头,说道:“本来我计划着首先去拜会北辰先生,可惜北辰先生已去南洋。而梁启超在名望、学识上,素来为我仰慕,前往拜会,是正常的礼节问题,又何涉党争?克强兄有些太苛了。”

    “宋先生可否陈述并解释贵会的革命方略,暗杀、暴动并举,还是有轻有重?”

    “体制内的改革派,例如立宪派,不一定是革命的敌人。看到俄国推行宪政了吗,承认了人民有言论、出版、结社、集会、信仰、人身自由和参政的权利,这难道不是我们也希望的吗?”

    “暗杀为辅,武装起义方是推翻清廷的正确手段。而且,本会对于暗杀并不推崇,只是对巨奸恶酋施以惩戒,以儆效尤。余在此也想给热血青年一个忠告,革命工作有多种,非杀身成仁、使后继者敦行之一途。”

    当然。宋复华的革命思想和理论还有很多有待改进和商榷的地方,但就当时而言,却已经是相当完整而具体了。因为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创造,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更包括了陈文强那与众不同的分析判断。

    “请问宋先生,据说复兴会既有顶尖的暗杀高手陈胜,一举刺杀满酋铁良,又有万宁起义的军队武装,至今还转战琼南。屡次击败清军。在现今各革命团体中,可谓是实力最强,影响最大,为何宗旨却如此温和,置主流‘排满’于不顾,这革命未免不够激进、热血吧?”

    “好,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宋教仁端起酒壶,给黄兴倒酒,又不忘提醒道:“术业有专攻,若是武装暴动,还是让军事人才去做,克强兄不要轻易冒险。”

    “……率四万万同胞之国民,与一切阻挡我们获取自由、独立、平等的反动派驰骋于枪林弹雨之中,流血牺牲而不恤;洗中国几百年之历史污点,使中国之名誉凌空飞扬,革命大旗已高标于云霄,自由钟已哄鸣于禹城,纪念碑已雄耸于高风。天清地白,霹雳一声,惊数千年之睡狮而起舞……为了新中国,奋勇前进,将胜利的旗帜插遍神州大地,用鲜血浇灌自由之……革命军万岁!中华共和国万岁!中华共和国四万万同胞的自由万岁!”

    “复兴会这段时间干得风生水起,愚兄亦相当钦佩。”黄兴和缓了口气,“可革命联盟是大势所趋,同盟会应时而生,复兴会却孤芳自赏。须知力合则强,力分则弱。同是革命,有何不可商榷?象你说的,求同存异,与立宪派、保皇会尚能如此,独对同盟会冷眼旁观,这是什么道理?”

    不仅有理论,有思想,大革命家宋复华还很有钱,嗯,准确地说应该是复兴会的财力很雄厚。

    黄兴皱着眉头,慢慢转着酒杯,不时看宋教仁一眼,脸色变幻,也不知在想些什么……(未完待续。)

    “革命与立宪的最终目的,都是建立宪政国家,这难道不是相同之处?革命党与保皇会同属体制外反对力量,这也是相同点。”宋教仁微笑着解释道:“克强兄,你要多读书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