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朝堂激辩-《大宋明月》


    第(2/3)页

    大殿之内,众人依旧按序排班,金崇岳在排赵皓的位置之时犹豫了一下,终究选择赵皓继续在正三品的队列之中,不过却将其排在了正三品队列的最前面,虽然有人心中不服,却也是敢怒不敢言,毕竟赵皓还是四品的时候便已被破格安插在正三品的队列之中,如今其已是名正言顺正三品,而且圣眷正隆,排在最前又谁敢说半句不是?

    不一会,赵佶在梁师成等人的簇拥之下,缓缓而来,今日的赵佶显得十分精神,面带喜色,也不等梁师成扶,便大马金刀的端坐上了龙椅。

    梁师成见得官家已坐定,当下清了清嗓子,正要喊上那一句千年不变的开场白时,却见得赵佶朝他摆手,急忙打住,不解的望着赵佶。

    只见赵佶笑问道:“赵皓侄卿何在?”

    话音一落,众人瞬间凌乱了,这不是还没喊开场白,怎么就叫上人了?

    赵皓也是一脸的懵逼,急忙出列道:“臣在!”

    赵佶微微摇了摇头,不满的说道:“你站得太靠后了,朕看不到你不舒心,你往前站站罢,就站到金尚书旁边。”

    众人再次凌乱……正三品的官员站在正二品的最前列,官家这是得多宠赵皓?

    赵皓神色一呆,却见金崇岳满脸兴奋和得意的朝他招手,只得回了声“遵旨”,原本站在金崇岳身旁的吏部尚书只得心不甘情不愿的往后退了一个身位,让赵皓站定。

    没办法,谁叫人家刚刚立了不世之功,不但官家极其宠爱,朝野亦为之震动,这如日中天的势头,谁敢触这个霉头,往后站一个位置又不会死人。

    赵佶这才朝梁师成挥手示意,梁师成擦了一把额头,神色一肃,高声道:“诸位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话音刚落,从后头朱色官袍序列中窜出一人,高声道:“臣李纲有本要奏!”

    梁师成眉头微微一蹙道:“讲!”

    “启禀陛下,京西南北两路,旱灾与蝗灾并行,地无所出,百姓饿殍遍野,又有河北河北洺州反贼张迪聚众十万,陷州县,如今又围攻濬州城,山东宋江,据梁山水泊,啸聚兵马数十万,掳掠河朔、京西、淮南诸路,横行无忌,官军莫敢抵挡,如今王师北伐在即,若不能赈灾平乱,恐为后患,还请陛下速做决断!”

    “甚么?”朝堂之上顿时凌乱起来。

    赵佶眼中光芒大盛,扬声问道:“为何朕得到的奏本却是开封府开仓放粮,百姓灾情已缓,河北与山东之乱即将平定?到底是谁在欺骗与朕?”

    赵佶听得将影响北伐之大计,而且昨日晚上才看过有关此事的奏本,今天早上却又听到另外一番说辞,登时就怒了。

    对于赵佶来说,大宋子民千千万,死一点算不得大事,至于民变,或大或小,似乎年年都有,已经司空见惯了,但是赵佶当下最看重的便是北伐收复幽云十六州之千秋大业,同时作为皇帝,也最看重的是对臣下的掌控,如今这两点都受到了威胁,叫他如何不怒?

    开封府尹蔡懋,急忙出列,指着李纲怒骂道:“李伯纪,你久居剑南,不懂实情,却又非御史言官可风闻奏事,如此胡言乱语,蒙蔽圣听,该当何罪?”

    蔡懋刚出,又有一人出列,嗤声笑道:“开封府开仓放粮赈济,确实有其事,只是京西南北两路共八百多万人,其中灾民超过三百万人,放粮一百五十万石,原本已不足,又被杜公才等层层盘剥,落到百姓手里不足三十万石,且分配不均,饿死人自然是算不得怪事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