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节 历史的惯性-《大宋武夫》


    第(3/3)页

    “若是行在设在扬州,金贼一个包抄,就断了王殿帅的后路,以陛下之抱负,也不愿如此吧。”

    赵谌低头思考,被摄政王架空以后,他已经对下面的一干大臣都不再信任,总觉得他们有什么阴谋。

    赵构道:“到杭州去,隔着两条大江,的确稳妥一些,就这样定了吧。黄彦节,给官家好生收拾收拾,尽快定下出发的日子。”

    黄彦节接旨。童穆被打伤,赵谌也没说对童穆最后的处理,于是童穆不明不白的退出了赵谌的视线,黄彦节成为皇帝身边第一内侍。

    “朝廷要走,汪左丞,你可要把扬州守好了。”

    “微臣自当随驾前往杭州。臣举荐一人……”

    汪伯彦还未说完,赵谌就大吼一声:“不用你举荐,朕有意以杜充为扬州留守。”杜充是被罪之人,赵谌提出他来,是个汪伯彦出个难题。

    谁知道汪伯彦一躬身:“臣也有意推荐此人,没想到杜公美简在帝心。”

    君无戏言,皇帝自己的建议,宰执也不阻拦,断没有收回去的道理。杜充留守扬州,就这么定下了。

    赵谌“哼”的一声站起来:“朕乏了,退朝。”他转身就走,但堂下的群臣都不动。

    待赵谌已经走了,韩肖胄躬身道:“大王,退往杭州只是权宜之计,王禀在淮南以寡敌众,粮草不续,断无胜理。为今之计,只有与金人讲和了。”

    “金贼掳走本王父兄,本王与金贼不共戴天。只是……”赵构露出沉痛的神色,“干戈扰攘,生灵涂炭,本王愿暂息兵戈,与金人讲和。只怕金人不愿和呀。”

    “大王勿忧,讲和讲和,和是讲出来的,无非一个漫天要价,一个坐地还钱,大王只需派一个使臣,到淮南去见见金人三太子,四太子。”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