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东亚一体(下)-《世纪帝国》


    第(3/3)页

    暹罗的情况比较特殊一点。

    在这里,英国人的痕迹无处不在,德国人乃至法国人也多有身影。

    前暹罗国王拉玛五世是个长袖善舞之人,曾经访问欧洲,和各国都有交往。他一方面聘请英国人做王室顾问,一方面又对法国资本开放些地方,陆军上面又聘请了德国顾问,而外交上则明显靠拢英国,还对英国割让了马来省的很多土地。

    即使是兵变之后,暹罗军政府依然不得不靠拢英国,并试图借助英国的支持和庇护,从中国谋取土地。

    不过,这一次弄巧成拙,中国大军气势汹汹地占领了暹罗全境,佛教徒的军队溃不成军,被吹得神乎其神的“泰拳”面对密集的弹雨也只有退避三舍,重新被推出来的拉玛六世国王苦笑一声,也只好接受了现实:英国人已经放弃了挽救暹罗的努力,转而用暹罗来换取中国人对英国的支持。

    紧随着中**队而来的是庞大的筑路大军。中国的两条铁路线分别从安南省的万象以及原缅甸的惮邦向暹罗境内延伸,与暹罗自身的铁路连接。由于都是英国的“国际标准轨距”,对接并不困难。伴随铁路的,还有蜘蛛网一般的公路。

    中国的筑路机械打破了暹罗河谷的宁静,嘶吼的钢铁巨兽推平森林,沉重的压路机把三合土夯实,再把柏油石子路压得密实,一条条标准的中国式公路从四面八方向着曼谷延伸。

    暹罗是一个农业国。

    潮湿温热的气候,丰富的热带水果,一年三熟的水稻,到处都是的名贵柚木和橡胶园子,勤劳工作的华裔,让这里的居民普遍比较热情好客,也都有些懒散。被军政府短暂激发的一点“大暹罗民族主义”早已沦为笑柄,暹罗年轻人看着英武帅气的中国大兵,看着充满大工业暴力美学的筑路机械,生出的不是厌恶,而是好奇与羡慕。

    相比较英法白人对暹罗人不加掩饰的鄙夷,中国人显得更平等一些。只要不是触犯法律和军规,暹罗的年轻人不但可以和他们自由攀谈,还可以到现场帮忙,并且按天结算工钱。有了这些“帝国信贷银行”的纸币,就可以换取不少生活物资—从暹罗收缴的各类军用和官方物资。

    相比较日本,中国对暹罗的控制更温和一点,基本上没有让暹罗老百姓感受到太多影响—当然,暹罗也没有发生日本式的内战和大清洗。这个历来有点逆来顺受的国家,原本也只是靠着在欧洲强国的夹缝间左右逢源借力打力,现在眼看强悍的中国人滚滚南下,很快就习惯性地选择了服从和恭顺。

    在文化上,郑宇选择了和自己同姓的泰国华裔英雄,吞武里朝的郑信,也就是所谓“郑皇”作为突破口。谣言一出,暹罗归心,南下的华军势如破竹,深受军政府暴*之苦的暹罗民众箪食壶浆。

    现在暹罗平定,“新郑皇”却并没有让“拉玛王的后代”血债血偿,而是保留了暹罗王室,并宣布“宽待暹罗”。

    感慨之余,在暹罗人心中,“郑皇后代”的威望更是如日中天,隐隐已经超过了现任的拉玛六世—毕竟此人这么多年一直是军政府的傀儡,如果不是仗着有个“朱拉隆功大帝”的拉玛五世王,只怕暹罗人就会起来“废帝”,迎立“郑皇后人”。

    不过,暹罗王室也不是傻子,眼看着中国占领当局已经不动声色地清洗了政府,把却克里朝的王族和贵戚一个个贬为庶民甚至作为战犯看押起来,换上清一色的华裔,亲华分子,甚至干脆就是中国人,以新政府的名义宣布“落实宪政,王室产业充公,对王室定额奉养”,这些暹罗王族也渐渐开始了惶恐。

    他们不知道这些中国人准备把泰国推向何方,把自己推向什么命运。

    很快,面目一新的暹罗政府开始了文宣工作。中暹历史,郑信朝的辉煌,乃至泰人源出长江南部的百越族群,后来南下,暹罗语和壮语同源,泰人原本就是中华血脉与本地马来人的混杂,中泰同源同族(史实,1939年暹罗国王曾明确说他本人有中国血统,其臣民有中国血统的十之六七,暹罗的历史书标明,暹罗的祖国在中国南部),甚至把却克里朝拉玛一世当年的隐私算计,冒充郑信后裔之类的事情也逐渐抖了出来。

    在民间,渐渐地,一股暗流开始涌动。

    第十八章东亚一体(下)

    第十八章东亚一体(下,到网址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