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红白悲歌-《世纪帝国》


    第(3/3)页

    对此,乌里扬诺夫进行了耐心的说服,也在必要时给与了坚决驳斥。他提出,革命的现实在教育着每一个革命者,只有看清现实,站在“人民的一边”一切为了革命,一切为了人民,革命者才能够获取最后的胜利。一切政策“牺牲都是不可避免的”为了胜利“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局部的一些牺牲,是为了全局的胜利,如果连这一点点都不舍得付出“改天换地的社会主义革命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就在苏维埃内部冲突不断的时候,沙皇军队已经完成了整顿,转入了反攻。

    在十字架的引导下,在战后分配土地,给与特权的刺ji下,矢志“消灭渎神者和叛逆者,恢复俄罗斯光荣”的沙皇军队以职业军人们为骨干,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这些在远东积累了聿富战斗经验的沙皇军人,在炮兵的运用上明显超过了对面的红卫军。沙皇军队中的职业炮兵军人们宣誓要“消灭背后捅了俄罗斯勇士们一刀的叛逆”打得格外英勇,更让沙皇的炮兵火力如虎添翼。

    华手装船运输而来的八百多门俄制,以及俄国以“优惠价格”购买的中**队裁汰下来的制式大炮,在与对面同样来自华军缴获军械的俄制和日造大炮的对射中逐渐占据了优势。

    前线的紧张态势震动了整个苏维埃政权。

    在乌里扬诺夫的坚持下,社会革命党人也不得不妥协,而布尔什维克派也在具体法令上做了一些让步。

    无论如何,征粮队拿着苏维埃的法令开始收缴粮食,顺带强行征兵,并收缴一些逃亡士兵带回乡下的步枪和子弹。

    出乎苏维埃的意料,征粮队固然强势,但在很多地方“完成革命任务”的推动下,在征粮队和地方官员的si心之下,征粮变成了全面的劫掠,尤其是对很多在地方颇有名望的富农或者开明小地主执行了无情的抢劫,在很多地方引发了各式各样的抵抗乃至暴乱。

    征粮队的暴行,在农林,尤其是南部与沙皇军队接近的地带引发了逃难狂潮,无数的俄罗斯农户,在各种形形sèsè谣言的刺ji下,驾着马车,牛车,拖家带口,携带者粮食和日常用具向南逃跑。而对这种“投敌”行为,红卫军在圣彼得堡苏维埃和托洛茨基本人的命令下,给与了无情的捕杀。

    一路北上的沙皇军队,目睹不少难民被杀死,终于ji起了愤慨。他们发誓“对叛乱的渎神者一个都不留”对苏维埃俘虏执行了最残酷的刑罚。这种暴行,逐渐开始蔓延,并变成了对苏维埃占领区一切“与苏维埃政权合作者”的全面清洗。

    尽管很多帝俄传统军官对此有些不忍,但尼古拉耶维奇大公认为,不如此不足以震慑谋逆者。直到发生了两起屠城事件,大公才派出了近卫兵,清理了一些罪大恶极的兵痞,开始约束军队。

    事实上,这种暴行反倒解决很沙皇政权的很多问题:军费,物资,以及战后要分配给军人们的土地。随着很多地方的富户们先被苏维埃屠杀,紧接着又被沙皇政权清洗了一遍,大片早先分出去的土地,以及众多的财富,又回到了沙皇的腰包,而军人们也吃得腰包鼓鼓,士气也越发高昂。

    尼古拉耶维奇大公也好,沙皇米哈依尔二世也好,对此心知肚明,但都没必要说破。总之闷声发大财,一切为了俄罗斯,必要的牺牲是值得的。

    前脚军队在前进,后脚沙皇的贵族和资产阶级立宪派开始重新建立政权。李沃夫亲王指挥着矢志一显身手“复兴俄罗斯”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们在各地整顿秩序,建立临时杜马和市政府,布置秋收,在工厂重新组织生产。

    借助乌克兰和顿河的丰富物产,各国的支持,沙皇政权至少从粮食物资等方面要比苏维埃好上很多。

    战争的天枰,开始逐渐倒向沙皇政府一边。(未完待续。)!。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3/3)页